汝州市二中数字校园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2023-04-26 18:44点击量:62

汝州市二中数字校园规章制度

创建数字化示范学校是我校信息化建设中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设计思路,可概括为五个要点:

一个目标:建设数字化育人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整体进程,创建综合网络环境下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为特征的数字化校园。

两层建设:一是以应用为主的硬件建设,二是以资源为主的软件建设。

三个关系:要处理好教学、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的关系。

四个要素:完整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使硬件建设、应用软件建设、资源库建设和教师培训四个要素协调健康的发展。

五项原则:构建学校信息网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通盘考虑如下五项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建设的原则;

二是全面管理、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是以应用为先导的原则;

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原则;

五是以学校领导和各年室集体共建、以全体师生广泛参与的全员化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针对我校要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前瞻性战略目标,根据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我校的办学目标要求,构建由管理到应用的全方位数字化学校,用信息化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网建设和教育教学应用功能的引进和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三、具体任务与实施方案

任务之一: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网络系统。

措施:

1、基础建设信息化:

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我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公文迅速流转的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教学应用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综合应用校园网络系统。

2.资源建设数字化:

⑴充分发挥校园网上信息及时快速的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⑵把微机室、电教中心建成开放式网络学习室,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如:资源阵列群、信息资源检索库、音频视频点播系统、虚拟试验、虚拟学校、虚拟环境等,为学生跨学科跨章节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

⑶完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与检索,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师生快速查询信息。

(4)建设数字资源库,实现节目的按需收看和任意播放,集动态影视图像、静态图片、声音、文字等信息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实时、交互、按需点播服务,以满足师生对视频播放进行实时控制的愿望。

(5)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信息服务。

3.学校管理系统化:

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

⑴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⑵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的风采。

(3)开辟学科教学网站,教师个人主页,展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种交流。

(4)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5.网络管理制度化:

(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全体成员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办法。

(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3)制订师生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任务之二:以新课改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性研究与探索。

措施:

1.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1)逐步在年轻教师中推行电子教案。

(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5)根据学科需求,设计、制作单元或横向知识结构虚拟情景资料。

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

(1)根据学校特色和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信息化教材(文本与音像结合)。

(2)开展师生信息化实践活动。

(3)进行网上成果展示。

(4)根据教师、学生实际,编写研究性学习及计算机培训的校本教材。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

(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

(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任务之三: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塑造教师,培养新人。

措施:

1.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学校全体人员更新观念,从行为上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重新认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2.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

(1)定点、定时、定人安排领导、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

(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3)挖掘校本培训资源,针对使用中的具体问题,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应用软件使用及功能的培训。

(4)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5)组建学术沙龙。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6)开辟网上论坛。在校园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热点问题的讨论。

3.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

(1)采用论坛、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

(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提出建议、想法,寻求帮助和帮助他人。

4.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

(1)以案例为抓手,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科教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以课题为切入点,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任务之四: 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措施:

1、课堂教学,普及知识。

(1)认真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初中各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2.组织活动,发展特长。

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开设适合学生特点,避免不良内容的校园网吧。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学科竞赛和各项实践活动。举办电脑绘画、电子期刊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培训班。

3.主题研究,形成特色。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开展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组建校内网上的学生论坛,开展专题讨论;开辟网上作品交流,举行研究成果展示。

任务之五:提供部分信息技术平台,对其他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实行资源共享,发挥示范校的幅射功能。

措施:

1、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现代设备,为社区的各项公益宣传活动提供信息服务。

2、学校的优质资源,可以在校际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相互交流,促进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指导学生家长学习应用校园管理系统,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及学生的管理。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同管理和及时反馈管理功能。

信息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给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不管我们喜欢它也好,畏惧它也罢,它都将对我们工作方式、教育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变革。教育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化革命。我们作为窗口学校必须在这场革命中走在前列,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信息化意识,力争率先成为一流的数字化信息化学校。

上一篇: 汝州市二中数字化校园建设 发展规划 下一篇: 没有更多了